致力于標准化産品研發與生産的廠家
社保革新是近來廣泛關注的話題,從2016年5月1日起2年內,我國將階段性降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包管單位繳費比例,目前10余省份已出台社保降費計畫。這些政策對居民退休生活有何影響?退休後每月能領幾多養老金?如何才華領到更多養老金?記者25日采訪了第三方理財監測平台銀率金融研究中心剖析師李先瑞。李先瑞解讀說,如果曆年繳費人為與外地平均人為基本持平,連續繳費30年,能拿到的養老金約莫爲退休前月薪的一半。
累計繳滿15年可領取
針對社保繳費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包管局相關事情人員體現,人力資源和社會包管部已明確階段性降低社會包管費率不影響社會包管待遇。
李先瑞剖析說,憑據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包管相關政策的劃定,1997年7月以後加入事情,累計繳納養老包管滿15年,退休後就可以領取基本養老金了。1997年7月以前加入事情的人員,憑據差別情況有差別的養老金領取步伐。
從領取所在來看,基本養老包管關系在戶籍所在地的,在外地領取。如果在某地事情但戶口不在外地,必須在外地累計繳費滿10年(全國規模內須累計滿15年),才華領取外地養老金。如果在每個參保地(非戶籍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要將其養老關系轉移至戶籍所在地才華領取。
基本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李先瑞說,養老金的錢分兩部分: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外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人為和自己指數化月平均繳費人為的平均值爲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如果用公式體現,基礎養老金=[(c1+X)÷2]×n×1%,其中c1爲外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人為,X爲自己指數化月平均繳費人為,n爲退休時的繳費年限。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爲個人賬戶貯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憑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自己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簡單來說,就是退休時你的養老金個人賬戶貯存額,除以計發月數。這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個人賬戶貯存額是幾多,取決于你的繳費人為和繳費年限;二是計發月數怎麽算,取決于退休年齡。
月薪5000退休後能領2500
月薪5000元,退休後能領幾多養老金呢?
假設退休上一年外地平均人為也是5000元,個人曆年繳費人為基數與外地平均人為的比值是1(即繳費人為平均指數是1),繳費年限30年,退休年齡60歲,個人賬戶貯存額144000元。
那麽,基礎養老金=[(5000+5000×1)÷2]×30×1%=15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144000÷139=1036元。基本養老金=1500+1036=2536元。
即在上述條件下,月薪5000元,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約爲2500元。
月薪換爲其他數字同樣適用,也就是說,如果曆年繳費人為與外地平均人為基本持平,連續繳費30年,能拿到的養老金或許爲退休前月薪的一半。
多事情多繳費養老金就越多
“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與繳費年限的是非、繳費基數崎嶇、退休時間的早晚直接挂鈎,要想領到更多養老金,就要多事情、多繳費。”李先瑞指出,首先,繳納社保不要輕易中斷,盡量增長繳費年限;其次,所在地市的平均人為越高,能領到的基礎養老金越多。雖然,活得越久領到的總金額自然越多。
據介紹,繳費年限的是非是*重要的。繳費年限的是非對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都有影響。繳費年限增長1倍,能領到的基礎養老金就能翻倍,而無論繳費基數是高是低。因此,找事情時可盡量找能繳社保的單位,繳納社保輕易不要中斷,盡量增長繳費年限。
基本養老包管關系所在地,也就是治理退休、領取養老金的地方很是重要。在盤算基礎養老金時,“外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人為c1”增大1倍,基礎養老金金額就增大1倍。同等條件下,你所在地的平均人為越高,能領到的基礎養老金越多。而繳費基數的崎嶇對養老金有影響,但影響沒有那麽明顯。在盤算基礎養老金時,繳費人為平均指數爲2,也就是說平均每月的繳費人為均爲外地平均人為的2倍,但領到的基礎養老金僅增長1.5倍。
另外,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如果參保人去世而未領完,剩余部分可依法繼續。